1.从试卷题型结构上分析
2000年到2004年高考历史科试题从大的题型结构上分析,主要是选择题、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三大类,只有上海试卷包括四种题型:选择题(分值有所不同),简释题,问答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,其中简释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的命题都是以对材料的分析为主。具体分析如下表:
表一 全国历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
年份及省区 |
总题量及分数 |
选择题 |
材料题 |
问答题 |
题量 |
分值 |
题量 |
分值 |
题量 |
分值 |
2000 ·北京、安徽卷 |
42 ( 150 ) |
37 |
74 |
2 |
29 |
3 |
47 |
2000 ·广东卷 |
43 ( 150 ) |
37 |
74 |
3 |
35 |
3 |
41 |
2000 ·天津、江西卷 |
43 ( 150 ) |
37 |
74 |
3 |
33 |
3 |
43 |
2001 ·江西卷 |
36 ( 150 ) |
30 |
75 |
3 |
34 |
3 |
41 |
2001 ·广东、河南卷 |
36 ( 150 ) |
30 |
75 |
3 |
34 |
3 |
41 |
2002 ·广东、河南、广西卷 |
36 ( 150 ) |
30 |
75 |
3 |
37 |
3 |
38 |
2003 ·新课程卷 |
31 ( 150 ) |
25 |
75 |
3 |
34 |
3 |
41 |
2004 ·广东卷 |
31 ( 150 ) |
25 |
75 |
3 |
37 |
3 |
38 |
2004 ·江苏卷 |
31 ( 150 ) |
25 |
75 |
3 |
36 |
3 |
39 |
表二 上海历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
年份 |
总题量及分数 |
选择题 |
简释题 |
问答题 |
材料分析论证题 |
题量 |
分值 |
题量 |
分值 |
题量 |
分值 |
题量 |
分值 |
2000 年 |
42 ( 150 ) |
30 |
60 |
8 |
35 |
3 |
37 |
1 |
18 |
2001 年 |
39 ( 150 ) |
27 |
60 |
9 |
45 |
2 |
27 |
1 |
18 |
2002 年 |
37 ( 150 ) |
27 |
60 |
7 |
40 |
2 |
27 |
1 |
23 |
2003 年 |
36 ( 150 ) |
27 |
60 |
6 |
34 |
2 |
26 |
1 |
30 |
2004 年 |
36 ( 180 ) |
27 |
60 |
6 |
34 |
2 |
26 |
1 |
60 |
注:2001年至2004年上海历史试卷中的选择题均为27题,其中第1-21题每题2分,第22-27题每题3分。
根据对历年高考试卷题型的分析,可以清楚地看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:
(1)题型基本稳定,试卷结构趋于合理。无论是全国卷还是上海卷,从题型上都没有大的调整,并且各类题型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也基本保持稳定。如全国卷中,选择题所占分值基本上在50%左右,而材料题占23%左右,问答题占27%左右。上海历年试卷也体现了这一特点。
(2)试卷长度减短,试题数量明显减少,但各类题型在整个试卷中的比例保持稳定。如全国试卷从2000年的43题减少到2004年的31题,主要是将选择题从37题逐步减少到25题,但为了保持选择题总分值在整个试卷中的比例不变,每题分值也相应地由2分增加到2.5分,最后稳定在3分。上海试卷在减少选择题数量的同时也减少了简释题的数量。这样使高考试卷由大容量到精细化变化,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。
(3)考查学生能力的材料题和问答题无论是从试题数量还是分值上看,都保持稳定,充分体现了高考试卷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。
(4)上海卷中的材料分析论证题虽然一直是一道,但所占的分值逐年提高,特别是2004年达到60分,占整个试卷总分值的三分之一,反映了这一题型经过这几年的实验,已经趋于成熟,考查功能也较明显,效果显著。所以同学们在复习中对此类题应加以重视。